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 人工智能促进科教融合 助力教育改革创新
详细内容

人工智能促进科教融合 助力教育改革创新

时间:2017-12-28     【转载】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 26日,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研讨会暨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和来自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国家自然基金委、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移动、网龙华渔教育、科大讯飞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向大会致辞,并为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颁发了聘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高技术司创新能力处和教育部科技司高新处的相关负责人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要求。邬贺铨院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政策局局长郑永和作了前瞻性报告。实验室主任黄荣怀教授汇报了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进展与规划。会上还发布了“基础教育大数据应用平台”和《2017互联网教育服务产业研究报告》两项重大成果。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专家对实验室的发展提出了咨询建议,实验室建设单位代表出席会议并发言。

郝芳华为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专家颁发聘书




  邬贺铨院士作了题为《智能腾云驾物,教育改革创新》的报告,阐述了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和未来趋势,指出信息技术为教育改革和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他认为,智能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作为互联网教育国家工程试验室技术委员会委员,邬贺铨院士为实验室指明了技术发展方向。他指出,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代表了信息技术发展新时代的特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动能。他认为,新技术没有改变教育的本质,教师仍然是学校的主体,但它可以使教育更好的以人为本,“互联网+教育”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任重而道远。

基础教育大数据示范应用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政策局负责人作了题为《科学基金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科教融合发展的新作为》的报告,介绍了因应智能时代发展大势,科学基金促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的重要资助创新,重点分析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科教融合”这一新概念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展望科学基金资助教育基础研究对教育创新发展、教育变革的重要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表示,北师大非常重视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要实现“教师教育高峰引领”就需要充分发挥综合学科的优势,积极培育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教育等面向科技创新和未来科学发展的学科群和高端科研平台。这个实验室是我国“互联网+教育”领域的第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北师大的第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也必将成为北师大“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引擎之一。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希望实验室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整合更多的学术力量,与国家大战略配套,站在技术前沿,加快建设步伐,申请重大项目、出大成果,进行大协作和跨单位、跨领域的广泛合作。


  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黄荣怀介绍了实验室建设进展与规划。他指出,实验室建设的核心是关注教育资源的覆盖和资源与服务,未来将建成一个做创新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孵化的发展基地,支撑开展远程教学交互系统、知识建模与分析、学习者建模与学习分析、学习环境设计与评测、系统化教育治理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2017年,国家工程实验室成功获批国家发改委促进大数据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基础教育大数据研发与应用示范”,通过了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咨询评估,并召开了理事会第一次会议。2018年,国家工程实验室将从工作机制与能力建设、产业对接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影响力提升等方面重点推进建设工作。



电话:400-116-9636
地址:高效模型学习系统(广东)运营中心

Copyright @ 2010-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产品系列

网站导航

高效模型学习系统码

投诉与建议

电话直呼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400-116-9636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seo seo